大众网记者 郭依赫 枣庄报道
(相关资料图)
6月21日,围绕“增进民生福祉 创建满意薛城”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薛城区召开。薛城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王晓燕,区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向阳,区房产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田红勇,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张敬猛,周营镇党委委员张杰,介绍了薛城区居住环境领域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关注问题。
王晓燕介绍说,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为中心,围绕空气环境、水质改善、农村环境、不动产登记等内容,全力改善居住环境,共享生态福祉。下面主要从六个方面介绍薛城区居住环境领域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加强大气治理,推进靶向施治。聚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项任务,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协同管控,实现PM2.5与臭氧“双控双减”。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针对不同的气象条件抓早抓小,制定精准应对方案,更新减排清单,强化区域协同治理、联防联控,确保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2022年,我区PM2.5、PM10浓度分别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6.5%、8.2%,综合指数4.7,改善率3.5%,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6天,实现了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好纪录。今年以来,我区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夏病冬治”专项行动、第一轮挥发性有机物监督监测帮扶行动,发现60余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加大非道路移动机械、加油站现场检查检测力度。推进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今年1-5月全区PM2.5仍实现同比改善,蓝天白云逐渐成为朋友圈的常态。
二、构建水污染防治新格局
加强南四湖流域污染防治,坚持水污染从源头治理,重新投入使用提升改造后的陶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规模达2万吨;投资1.35亿元实施北控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设计规模为3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目前主体工程建设完毕,正在进行设备安装。积极开展雨污分流排查整治工作,并结合城区雨污分流三期项目制定具体的改造措施,摸排雨水管道200公里,污水管道135公里。疏通雨污水管道疏通280米,重新安装200余座污水检查井防坠网。计划到2023年底,完成现有城市主干道21.3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目前已改造管网6公里,水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我区大沙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优良水体,全区水质综合指数为4.27,位居全省第27。全球性濒危鸟类“青头潜鸭”现身龙潭公园。
三、打造综合治水示范样板
科学布局水网体系,谋划了引湖入薛、小沙河拦蓄、水美乡村建设等省级重点项目,全力构建绿色生态水网体系,截至目前,已经完成铺设管道15公里,综合治理河道9公里,新建塘坝及桥梁6座,对城区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连通河道及骨干沟道14条,有效灌溉面积11.6万亩,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高标准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目前,155处水利部卫星遥感河湖问题全部排查核实完毕,清理河中漂浮物、河岸垃圾,累计清理河道淤泥、垃圾5000余吨。加快推进智慧水务工作,完善水利感知网、水利信息网、水利大数据中心3大系统,着力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智慧水利体系,实现防洪、供水、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全区水务一张网管理。今年,水利部河湖保护中心先后两次刊发薛城区幸福河湖建设实践做法。
四、农村居住环境持续向好
以“清脏治乱”为重点,接续部署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战役”“春季战役”和“夏季战役”,集中整治农村残垣断壁、生活垃圾乱扔、污水直排、“三堆两垛”、乱涂乱画等突出问题。全区累计出动人员3000余人次,出动机械50余台,共整治残破房屋110多间、残破墙体1176米,开展墙体立面粉刷美化14000余平米,清理“三堆两垛”4000余处、塘坑163口、沟渠河道18.1千米,清理散落垃圾、农业包装废弃物20余吨。全区农村居住环境持续向好。加强道路、供水等农村人居环境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陶庄镇、常庄街道、沙沟镇、陶庄镇等10个村内管网改造提升,接入区级、镇级供水管网,彻底解决1万余人水质安全问题。因地制宜加快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按照时间节点完成2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年底前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域化覆盖”。对水毁严重的沙河涯漫水桥、铁佛漫水桥以及沙河涯村北穿堤生产桥、王楼生产桥进行改造,确保河湖安澜、饮水安全、群众安宁。大力实施村庄道路、庭院、公共场所及房屋等“四旁”绿化,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持续提升村庄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五化”水平,打造更多清洁村庄升级版。全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79个。
五、不动产登记服务不断优化
深化放管服、推进“一窗办理、一次办好”改革为主线,不断打通梗阻、破解难题,便民利企服务不断走深走实。据统计,自2016年9月实行统一登记以来,为企业群众发放不动产证书14.34万件、不动产登记证明8.74万件。推行“一窗办结”“税费同缴”“立等领证”新模式,办理时间不断压缩,自2021年9月1日起,全部压减到2小时以内办结。不动产查封、解押、地址变更、更名变更议等简易登记业务实现即时办结,抵押登记等非涉税业务、企业专窗业务实现30分钟内办结,转移登记等涉税业务50分钟左右办结。同时,实现抵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不见面”办理、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区化解城镇居民住房产权历史遗留问题专班解决一大批群众无法办证的问题。
六、环境监管质效显著增强
不断加强对企业帮扶力度,提供技术支持,主动靠上服务,帮助企业“排隐患,治未病”。对长期无环境违法处罚企业推行“无事不扰”,做到“执法有温度,执法有力度”,为企业纾困解难,引导企业健康绿色发展。及时更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在原有的11家企业的基础上,新纳入3家。实施柔性监管,给予容错纠正空间,落实“不罚”“轻罚”制度。今年以来,共对2家(次)企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深入推进环境执法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关口前移、服务前移和重心下移,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大数据分析等非现场执法方式,实现现场执法、网格监管、平台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管全覆盖。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持续做好为企指导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围绕“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坚持“1236”工作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持续优化居住环境,让蓝天白云成为日常品,绿水青山变成新优势。
新闻伴读
发布会现场记者问答实录
记者:对于持续改善我区大气环境质量,我们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呢?
王晓燕:今年以来,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力突破,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一是强化大气环境监测。通过辖区内2个国控空气站、7个镇街空气站、26个微站、31家企业在线监测、44家企业视频在线监控、18台国省道和建筑工地可吸入颗粒物分析仪的小型路边站,全天候、无盲区监控城镇居民区、重点工业企业等固定污染源区域的各类污染源,实时进行道路交通、餐饮、农业生产等无组织开放空间环境监测,实现及时分析研判并精准溯源。同时,启用大气走航监测车、无人机、红外热像仪等一系列“黑科技”利器,精准确定污染源。
二是强化污染防治巡查。采取明查与暗查、日查与夜查、突击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执法力度,对道路扬尘、工地扬尘、河道治理,管网施工,“散乱污”等情况开展日常巡查,截至目前,区大气专班累计交办95件,均已交由相关单位督促整改。区大气专班将持续开展大气专班现场巡查督导,及时发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通报,将相关问题交办责任单位整改落实。
三是强化重点企业帮扶。开展“夏病冬治”专项行动。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对辖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排查,组织企业开展治理设施提标改造。今年以来排查企业32家,发现并整改问题7项。开展第一轮挥发性有机物监督帮扶行动,检查企业17家,发现问题37处,并督导企业整改。对18家加油站进行现场检查,并现场交办、督导整改。对我区焦化、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行指导帮扶,确保如期完成。
薛城区大气污染防治成绩来之不易,在此也呼吁广大公众对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给予积极配合,从身边小事做起,少开车、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杂物、减少餐饮油烟排放、积极举报污染空气质量的违法行为,为全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贡献积极力量。
记者:水务部门在城乡水质提升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孙向阳:供水保障事关民生福祉,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饮水质量,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薛城区城乡水务局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城乡水质提升工程。
一是找准短板,精准抓好开篇布局。结合全区城乡饮水现状开展水质摸底检查,摸清底数。针对城市供水工程、规模化供水工程、镇街单村工程(薛城区供水主要分为南部片区、常庄片区、城区片区、陶庄片区和邹坞片区5个用水区域及62处农村供水工程),科学制定《薛城区城乡供水水质提升工作方案》,积极包装项目,进行资金申报,开展水质提升项目实施。
二是高位推进,切实做好任务落实。明确工作要求,压实工作责任,按照《薛城区供水工程水质提升达标任务台账调度表》,指导各镇街落实属地责任,加大水质提升工作进展力度,做好供水工程的建设、运维等工作,全面提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在疾控部门水质抽查基础上,进行全覆盖水质检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运行。
三是强化管理,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化,落实工程标准化管理,加强“三个责任”“三项制度”的落实,督促落实乡镇主体责任,不断强化行业监管责任和水厂管护责任,制定出台了《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设立举报监督电话,及时协调整改落实各类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供水水质提升项目建设,通过村内管网改造提升,接入区级、镇级供水管网,彻底提高农村群众饮水保障。截至目前,规模化供水工程已完成水质提升建设,单村工程正逐步接入区镇管网。
记者:从“一窗办结”“立等领证”到“税费同缴”,请介绍一下,企业、群众能感受到哪些便利?
田红勇:对企业和群众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应该是现在办理不动产业务时办事更快了、用时更少了、服务更好了、效率更高了。以二手房转移登记为例,在过去传统模式下,企业和群众需要在不动产和税务两部门的受理、缴税、收费、领证4个窗口来回跑、反复排队,才能办理完成一笔不动产登记。我们现在通过优化窗口设置,将原来的“综合受理”窗口统一调整为“综合办理”窗口,从业务受理、缴税、交费到领证都在“综合办理”一个窗口完成。由原来的4个环节压减到1个环节,实现“五个一”:“只进一扇门”“只跑一个窗口”“只提一次材料”“只与一名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互动”“只有一个环节”,实现“一窗办结”。而在缴纳过户相关费用时,通过税务部门的大力配合,实现了制度创新、流程再造,通过系统优化,企业和群众也不需再多次扫码缴费,只需刷一次码,就能同时完成缴税和缴费,实现“税费同缴”。通过窗口和流程优化,业务环节进一步减少,大大节省了企业和群众的等待时间。原来需要一个工作日办结的业务现在30分钟内基本完成办结,企业和群众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不动产权证书,实现“立等领证”。
记者:中央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请问我区当前工作进展情况有哪些新要求?
张敬猛:村庄清洁五年提升行动主要有三方面工作。
第一,在总体目标上,从推动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着眼于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持为农民而建,着力打造农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
第二,在重点任务上,从全面推开向整体提升迈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为引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巩固拓展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从基本达标迈向提质升级。
第三,在保障措施上,从探索建立机制向促进长治长效深化。更加突出机制建设,强调完善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农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更加突出农民主体作用,强调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激发自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生动力。
记者:据了解,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请问周营镇当前工作进展如何?
张杰:今年以来,周营镇围绕落实“十百千工程”,结合“山水林田大会战”,坚持“面子”与“里子”共同发力,“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打响人居环境整治“四季战役”。周营镇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坚持“清理到边、清理到跟、清理到角”的原则,组织各村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同时按照“清墙角”标准,明确目标,清理陈年垃圾300余吨。同时,完善日常巡查制度,出动保洁员600余人次,做到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巩固一处,杜绝垃圾死角返潮现象,确保无垃圾死角,确保清根见底、巷道通透。
二是实施镇域路域环境“提质行动”。围绕镇域品质提升,完成2个村市级森林村居绿化面积200亩,补植增绿白楼湾绿道2.23万株,围绕路域环境整治,大力开展“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长8.8公里前薛路基本完成道路提升,2.9公里道路实现全面拓宽,4条“四好农村路”实现全面覆绿;14处平交路口得到硬化提升,架设13.5公里路灯点亮农村夜景,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三是深入开展美丽庭院“五化提升”。围绕“一镇一韵,一村多点”的目标,将“家庭”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充分凝聚“家”力量,创建市级“绿色家庭”3户,市级“五好家庭”2户,市级“好婆婆”2户,市级“美丽庭院”131户,区级“美丽庭院”341户,区级“五好家庭”6户、区级“最美家庭”6户,以“一方庭院”引“百家争艳”,形成“以点带面,对标建设,连线成片”的良好效应。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